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发展 > 定襄县教文广体局科普工作总结

定襄县教文广体局科普工作总结

2010年05月26日 18:33:57 来源:定襄教育信息网 访问量:790
定襄县教文广体局科普工作总结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襄县教文广入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定襄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这一目标,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从而提升了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了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将我教育系统科普教育活动的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课程实施为保障,深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
我县各中小学积极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进一步探索新科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全面深入地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按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类科学课程,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课程,中学开设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和实验课程,以课程的实施保障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严格执行“三项规定”,在课间广泛开展各类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用齐用足学校各类实验器材,开放电脑房、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通过各类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开展校内科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在校学生的科技活动兴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科学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通过综合实践课,进行科学主题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将科学课程向学龄前幼儿延伸,进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通过学校科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引导在校学生了解掌握解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生理心理健康、毒品危害、健康上网、各类科学现象及原理应用、各类科技制作和发明创造。通过课程的开设和规范,有效保证了在校学生能够真正实现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以竞赛活动为激励,引导中小学深入开展科技活动。    
本年度,我县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了科普宣传周、中小学科技节活动,举行了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竞赛及高中生奥林匹克竞赛等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各类科技节活动中,全县学校共举行了科普讲座百场次,参加人数上万人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五十六次,观看人数一万多人次;举办科普征文、科学幻想画、科技小制作等竞赛,各类获奖人数328人次。全县科技竞赛和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以教育网络为依托,营造未中小学生科技教育大环境。
    全县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家庭三级教育网络,全面渗透普及科学知识。以学校各类科学教师为主体,以校内外科技辅导员为辅助,以社会科普教育场馆和基地为依托,全面进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全覆盖。各校都配备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定期进行校内外科技活动。暑假、寒假有学生24380人次参加社区服务与实践,通过各个科普教育基地来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科普知识。通过推进家长学校培训工程,提高家长科学素质,全年开展科技类家长培训22106人次,引导家长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目前,全县学校成功开展了科普宣传周活动和科技节活动,全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可谓是生机勃勃。全年对各校科技辅导员培训三轮100余人次,辅导员队伍正得到逐渐壮大,科技教育网络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以特色学校为领引,发挥各类科普基地教育作用。
为加强学校科技特色建设,积极引导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形成学校科普特色,打造学校科普品牌,我县进行了定襄县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经过30多个学校的激烈竞争,最终,定襄中学等五所学校创建成为定襄县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通过科技特色学校的创建,我县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了全县学校齐抓科技教育、争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良好氛围。同时,各校又充分利用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引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二○一○年五月
 
编辑:赵俊
上一篇:定襄县教文广体局科普工作计划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教育资源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