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宏道中心校 > 512宏道初中纪念5·12汶川地震国旗下讲话活动简报

512宏道初中纪念5·12汶川地震国旗下讲话活动简报

2025年05月13日 09:17:30 访问量:15 作者:赵志琴

微信图片_20180319152806    简   报

宏道中心校党支部             2025512日 

宏道初中纪念5·12汶川地震国旗下讲话活动简报

时    间:2025年5月12日 

地    点:宏道初中学校主席台前

主 讲 人:刘竹锋校长、241班学生代表

主    题:铭记历史,凝聚力量,传承希望 

98ca1caaa394bed678d773e1d5db523  299dc7b44a0afcd8cd4c448a8c8d061

一、241班代表开场:沉痛哀悼,铭记历史

1. 致哀仪式 

   “全体师生,今天是5月12日。15年前,一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突袭汶川,山河破碎,近7万同胞遇难,1.8万人失踪,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此刻,让我们默哀一分钟,向逝去的生命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2. 历史回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的巨响撕裂了巴蜀大地。无数家园在顷刻间化为废墟,无数生命在黑暗中等待救援。这场灾难,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人类与自然抗争的深刻一课。”

二、主体:灾难中的光芒与力量

1. 生命的奇迹与救援的壮举 

    致敬英雄:  “地震中,我们见证了无数平凡人的伟大:用身躯护住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徒步挺进震中的解放军战士,‘空降十五勇士’的惊天一跳……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全民动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志愿者、医疗队、救援队星夜驰援,19个省市对口援建,亿万国人捐款捐物,凝聚成‘中国力量’。”

2. 重建的奇迹 

    从废墟到新生:   “如今的汶川,新楼林立、学校书声琅琅,北川新城拔地而起,都汶高速、成兰铁路贯通山河。这是中国人民用双手重建的家园,是对生命最好的告慰。” 

    精神丰碑:   “汶川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韧,是‘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性。”

三、刘竹锋校长总结并讲启示,号召行动:传承精神,开创未来

1. 灾难的警示 

   “汶川地震提醒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应急演练的常态化,是我们对生命的庄严承诺。”

2. 青年的责任 

   “同学们,今天的国旗为逝者而降,更为生者而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 

    学习抗震英雄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 

    锤炼本领,在逆境中成长为栋梁; 

    以科学精神守护生命,用行动传递希望。”四、结尾:以希望之名,砥砺前行

“老师们、同学们,逝者已逝,生者奋进。让我们: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传承汶川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国旗的见证下,携手迈向更加坚韧、光明的未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串数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69227人遇难。这串数字背后,是汶川大地震留给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也是一面映照人性光辉、凝聚中国力量的镜子。铭记,不是为了沉湎悲伤,而是为了在废墟上种下希望的种子,砥砺前行。

17年前,汶川地动山摇的那一刻: 

有牺牲: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护住4名学生,自己却永远定格成“雄鹰”的姿态; 

有坚守:15名空降兵从5000米高空盲跳进震中,写下“生死状”上的血性担当; 

有新生:“敬礼娃娃”郎铮从废墟中获救时举起的小手,成为希望最动人的符号。 

这些画面告诉我们:灾难可以摧毁建筑,但摧毁不了生命的尊严与团结的力量。今天,汶川遗址上的裂痕依然清晰,但它更像一道烙印,提醒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汶川教会了我们什么? 

1. 科学防灾的必修课

    全国中小学从此将防震演练纳入日常,我们学会了“伏地、遮挡、手抓牢”; 

    北斗卫星、重型救援机械等科技装备的升级,见证了中国应急体系的蜕变。 

2. 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

   19个省市对口援建,“一省帮一县”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志愿者大军中“80后”“90后”的身影,打破了“垮掉的一代”的偏见。 

3. 生命教育的觉醒

    汶川之后,“活着就是幸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

同学们,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更好的未来。 

对个人: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像汶川“板房考场”里走出的考生一样,在逆境中奋起; 

对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对国家:立志成为建筑师、医生、工程师,用专业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的防线。 

   老师们,同学们,如今的汶川,废墟上已建起新城,羌寨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这提醒我们: 没有哪一场风雨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以汶川精神为炬—— 

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奉献中懂得担当,在奋进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故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赵志琴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教育资源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定襄县基础教育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