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宏道中心校党支部 2025年4月29日
宏道初中读书活动活动情况简报
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宏道初中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了2025春季学期十次读书分享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刘竹锋校长、梁春霞副校长、霍翠云老师以及全体教师。
按照计划,本次分享会由霍翠云老师负责,分享的内容是郝晓东 《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啃读教育经典》第六章第二节《因为自卑,所以超越》。
霍翠云老师做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结合具体实际教学工作,做了认真而有深度的分享,老师们听得仔细,尤其是老教师们学得更认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用心撰写了读书笔记。
以下是部分摘录:
如果让自卑感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教育者需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阿德勒认为教师的天职,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丧失勇气,并使那些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面对孩子的发展困境或问题时,教师要尽力聚焦问题,而不是产生"问题学生"的评价。
通常我们认为,归因于努力而非聪明更能激发孩子内驱力。但干国祥老师指出,当学生出现认知障碍,即在成绩上陷入困境,老师的一句"你很努力但不够聪明",即"愚笨但不懒惰",相当于给孩子判了死刑,形成了心理上的自卑情结。在这种悲观和挫败感支配下,孩子的一生都会蒙上阴影。
读书分享稿
宏道初中 霍翠云
2025.4.29
因为自卑,所以超越
因为自卑感是人的本质属性,适度的自卑让人产生紧张感,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从而推动人通过努力去摆脱它。因此,"适度的自卑会激励儿童追求优秀,但过度的自卑(特别是形成自卑情结)会抑制儿童奋斗的信心。"
如果让自卑感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教育者需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阿德勒认为教师的天职,是确保每个学生不丧失勇气,并使那些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新获得信心。面对孩子的发展困境或问题时,教师要尽力聚焦问题,而不是产生"问题学生"的评价。
通常我们认为,归因于努力而非聪明更能激发孩子内驱力。但干国祥老师指出,当学生出现认知障碍,即在成绩上陷入困境,老师的一句"你很努力但不够聪明",即"愚笨但不懒惰",相当于给孩子判了死刑,形成了心理上的自卑情结。在这种悲观和挫败感支配下,孩子的一生都会蒙上阴影。
而"你很聪明但仍需要努力",聪明但懒惰,则更像无期徒刑,虽然残酷仍有赦免的空间。"聪明"的判断给这类学生一定的信心,但"聪但明"却屡屡品尝不到成功的果子,会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从而在人前避免给人留下勤奋的印象(不然聪明的假设就站不住脚,他们最后的一点尊严也将消失)。在人后,为了维持"聪明"的标签,他会默默努力,偷偷用功,证明自己是"聪明"的。
但是,如果教师只是说说,或者加上积极关注,这样的孩子也很难改变,最终在挫败中怀疑自己,陷入"愚笨又懒惰"的深渊。因此,要想协助儿童走向超越,教师还必须"有为",要直面问题,切实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让他一步步品尝到进步的果子,从而带着更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寻求新的突破。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小李同学。学习一塌糊涂的他,也愿意在老师的鼓励下,努力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比如朗诵、魔方、心理剧。而小王同学(转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进飞速,从最初的不改错、不写标点到默写全对、漏改错漏回批的现象清零。这两个孩子更加让我深信阿德勒、郝晓东与干国祥老师的先见之明。即激发自信、积极引导。